前一段时间看到书法家黄鹤龄的新作长卷《金刚经》,不禁暗暗称奇,便萌发了去采访他的想法。黄鹤龄小时候并不聪颖,且环境恶劣,但由于对书法的挚爱,凭着坚强的意志与韧劲,几十年后已形成自己古朴流畅、秀挺洒脱的书风,令人刮目相看。
黄鹤龄是怎么走上书法之路的呢?这里还有一段由来。1950年,他到郑州一家私人铁工厂当学徒,当时老板让他写名字,写哪里人。因为当时字写的不好,老板看后脸上冷冷地笑了一下,却被黄鹤龄记在了心头,他心里想自己绝对不能因为字不好让人耻笑。从此以后,尽管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,但他还是用积石成山的方法抓紧时间练字,从而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随着他的不断努力,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。1951年,郑州市工会组织职工上夜校,因为他在全班字写的最好,班主
随着书法水平的提高,他的追求也就更高了。他先后研习了颜真卿、柳公权、欧阳询、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等唐宋名家碑帖。后来,又看到了唐人经书,他又在写经上下了很大功夫,并把主攻方向定为小楷,因为小楷既有实用价值,又有欣赏价值,况且当时写小楷的名家又很少。黄鹤龄平时一贯保持心静,且又意志坚定,于是,小楷艺术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20世纪80年代,书法展览多了起来。因为他每次参展都是小楷,在书法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像,登门求字的人也就多了起来。由于条件好,他又在绢上写,这样效果更佳,再加上他会打拳摔跤,又把打拳的某些方面用到了书法上,行笔更佳峭拔,笔画更为雄健。多年来,他常写《金刚经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岳阳楼记》、《前后出师表》等,颇受同行称道,被人们称为“中州一绝”。
为了增添灵性与内涵,黄鹤龄又在行草书上下了些功夫,前后涉猎了王铎、傅山、倪元璐、黄道周、赵之谦等历代名家的行草书艺术。他在河南各地写了不少榜书匾额,深得同仁好评。同仁评其小楷特点是朴茂秀挺,意造内涵,行草书特点为骨力劲健,峭拔险峻。
黄鹤龄几十年情注翰墨,勤奋苦练,并能去粗取精,锐意创新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,只见他又目光坚毅、精神抖擞地在赶路了。(编辑 宋朋飞)